|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利辛县人文遗迹、人文景观

利辛县人文遗迹、人文景观

关键词:利辛、遗迹、景观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利辛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ahlx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9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伍奢冢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代,位于利辛县西北20公里,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500米,老母猪港南岸。遗址呈谷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冢下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处遣仍土城墙,东西长140米,基宽3米,高出地面半米许,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锅灶遗迹等。六十年代,曾发现有石斧、骨针、陶网附、红烧土等。1980年以来,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该处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禅阳寺】位于马店乡沈营村,南依阜蚌公路,北邻黑土沟,遗址现状为一处中间略高、四周低缓的坡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采集有鸭嘴形、扁凿形(表面有凹槽)、圆锥形鼎足。器形有夹砂红陶蓝纹罐形鼎,腹饰宽凹蓝纹的夹砂厚壁缸等。时代稍晚的陶片,其纹饰有大方格纹、方格填线纹、小方格纹、蓝纹和绳纹等。陶色以红陶为主,黑陶较少。距地表10厘米以下,有大量红烧土,可能是陶窑或房屋遗迹。从采集标本分析,禅阳寺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分为早晚二期,其早期属大汶口文化,晚期属河南龙山文化。在遗址中曾采集到铜箭镞、蚁鼻钱、楚国货币等东周文化遗物,说明该遗址亦有东周文化层存在。已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溪“阴阳城”】乾溪在张村南70里,俗称“乾沟”,位于西淝河北岸自管台子至亳州城父南有一条大沟叫“乾溪沟”;西淝河南岸自管台子至王人乡南储寨有一条小沟,亦称“乾溪沟”,俗称“乾沟”、“赶鸡沟”。北乾溪沟较直、较深,且河道变迁不大;西淝河以南河道变迁较大,南乾溪沟自西淝河至老母猪港上段被填塞,仅余王人乡至永兴15公里东西横沟。春秋晚期吴楚之间频繁交战,争夺徐、陈、蔡、州来诸国,乾溪地方属吴楚贯例部,楚国为北宋、郑,东防强吴,常陈兵于淝淮之间,于西淝河乾溪入口处筑城屯兵,宜攻宜守,实为战略要地。当地居民相沿传呼乾溪入淝口两岸叫“阴阳城”。在周家欢村与白庙村之间,多次发现陶网坠、蚁鼻钱(楚国货币)、铜鼎、铜镜、铜剑、车马器等。在南至庄汝、西至魏楼、北至管台子、东至赵楼,跨河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过3座木桥遗迹,桥礅全是柏树,每根直径70厘米。
       【东城西城】东城位于县城西13公里,城址东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呈长方形,土城墙已夷平,而东、北两方城河尚存。城中曾发现灰陶圈井。城东有一处西汉墓群。墓葬出土随葬器物有灰陶鼎、豆、壶、舫、罐、铜釜、洗及灰陶俑等。西城位于县城西27公里王人集东侧。城址南北1.5公里,东西0.5公里,城墙已夷平,西、北两方护城河尚存。西城河沿岸,暴雨后常可拣到蚁鼻钱(楚国货币)。城东500米的李寨村有一处汉墓群,出土有新莽货币,并书生发现有绳纹陶圈井。
      【纪家塔】位于利辛县西北195公里,孙集镇孙园村东南700米,纪大庄西100米。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是一座小型墓葬塔,塔体七层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边形,每边长148米,塔高约10米。塔房原有一寺庙,已毁。此塔系仿木结构砖塔。第一层高约2.2米,其他各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二、三层外檐口及六角转变处,均砌一砖挑檐和一砖挑出飞檐。塔身第一层东南距地表64厘米处嵌青石碑一块,碑高42厘米,宽82厘米,碑文字迹不清,只落款处有“嘉庆五年”、“蒙城举人李××撰”尚可识。第二层一方向正中嵌青石匾额一块,镌刻隶书“芳名永垂”四字。第三层至第七层东南方向,每层正中均砌有拱形佛龛。塔身无窗,塔内中空,无塔心柱,每层只有“十”字形横木交叉支撑。塔顶为绿红彩柚葫芦形按尖,中心以铁钎贯穿巩固。全塔玲珑剔透,保存基本完好。是全省现存最小的古塔。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节孝坊】位于利辛县西北18公里,孙集镇政府西700米,孙集至叶马刘公路北侧。是清代光绪皇帝为表彰孙兰芳之母陈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御批“圣旨”所立。整体结构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由五部分组成,高3.26米、宽1.08米、厚0.39米,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顶部为透雕“二龙戏珠”雕工精湛,两边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图案否具有中携刻楷书“圣旨”二字,字体庄重边刻有“二龙戏珠”与顶部相呼应。中段中间为“节孝坊”石碑,石碑四周均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石碑两边竖有对联,对联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图案,碑文略。下段为“节孝坊”底座。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桥古桥】位于利辛县东25公里,望疃镇芦沟集东北600米,胡桥庄西南100米。该桥横跨工、芡河之上,全长14米,桥梁为5孔,桥面宽4米,砖石结构。桥面用长方条石铺成,桥礅呈梭状形,底部用圆柱状基石铺垫,上部用青灰砖砌成。整个建筑古朴庄重。自明嘉靖时重修,清康熙、雍正年间屡有修葺,现有清道光贰拾壹年五月《重修胡家桥碑记》供考。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伶墓】民国乙丑《涡阳县志》:“李门集东八里有刘伶墓”。今三里湾乡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有刘伶庙,民国初年庙已拆除,遗有残碑。集侧有一荒冢,当地居民皆指称为刘伶墓。刘伶,西晋沛国人,“竹林七贤”之一。沛国,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东汉改为国,东晋复为郡。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县地。刘土楼位于西淝河东、北各11公里,当在沛国境内,典籍注为宿县人,未闻宿县有刘伶墓。
      【刘廷墓】位于县城西18公里,张村镇白庙村,墓冢高大,面积约300平方米。刘廷,字省吾,南昌人,明万历初都督刘显之子。随父出征,作战勇敢,以功由守备升至总兵,身历百战,于诸将中最骁勇。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与清兵大战于阿而里达岗,因地势不熟,遭清军夹击阵亡。刘廷死,举朝大悚。其所用镔铁刀重60多公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天启初赠少保。《明史》有传。
      【旧城】位于利辛县城东北18公里,芡河东岸。城址东西1.25公里,南北1.5公里。城址地表可采集到灰陶四分式卷云瓦当,绳纹简瓦,几何形空心砖侧表摸印菱形,方援纹砖等汉代遗物。城址外曾发现规模较大的汉砖石墓。墓葬石门,雕刻有朱雀图案及铺首街环。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着:越王坐旧城,七十二眼井。落星桥,御花园,报恩寺,四门出棺越王死。东部大蒋湾,南有云蒙山,西靠运粮河,北边老龙滩。
      【傅营六地委驻地】位于县城西北32公里柳西乡傅营庄。1946年11月底,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豫皖苏军区。1947年10月12日,豫皖苏军区党委根据中原局“变淮河为内河,使平汉路东西连成一片,并使豫皖苏与鄂豫皖确实相接”的指示,决定成立六分区、六地委。10月22日,在亳县立德寺召开六分区第一次会议;0月24日,分区机关活动在张村铺、高公庙一带,六地委、六分区驻于傅营。1949年1月,根据中央《关于在全国解放区行政管辖省县原边归界》的指示,豫皖苏六分区、六地委随之撤销。驻地原有一个院落,现仅存旧房两间。
      【刘家集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北12.5公里,刘家集大街西侧60米处。陵园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碑祭后边南北五排,每排东西5座,共计25座烈士墓葬。1948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十一团(曾用龙山部队代号),分析敌情后,按照六分区电令北返,打击敌新编七十四师,配合华野大军即将开始的豫东战役。途中暂住刘家集镇刘染、戴庄、张庄、徐庄一带。国民党新编七十四师驻望疃董集踞点1200余人,向我驻地搜索进犯。苏区十一团团首长观察敌情后,立即命令部队从三面阻击敌人。经过一白天的激战,终以取得胜利。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83年利辛县人民政府于刘家集南头建一烈士陵园。由于陵园占地面积较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999年利辛县政府决定将陵园迁移新址。该烈士陵园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广大干群和青少年学生前来凭吊祭扫,缅怀先烈。
      【利辛县烈士陵园】利辛烈士陵园原名路集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20公里处的路集。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他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1984年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政府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馨香。既有陵园之凝重肃穆,又有园林之秀丽清新,集瞻仰、游览两种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7756815528 传真: 邮箱:604405703#qq.com
地址:安徽省利辛县电商产业园 邮编:236700
Copyright © 2004-2024 利辛县云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